
帶孩子長途騎車上路, 我和爸拔認為, 首先要具備的是心態和體力
哥妹每天練球至少兩小時, 體力完全不用讓爸媽擔心
而且… “騎不動,就停下來休息“, 即使是弱雞騎士, 實在也沒什麼好擔心的
心態上, 我們先和哥妹討論, 為什麼爸媽想帶他們騎腳踏車從花蓮到台東?
一來那是我們經常返鄉的路, 騎車可以仔細去欣賞沿路的美麗景色
開車或坐火車, 視線只侷限在玻璃窗內, 沒辦法對土地有真正的體會
再者, 這是個有點難的挑戰, 完成後會讓你感到驕傲和很酷的一件事
把它當作放寒假送給自己即將九歲的一件禮物, 一定很棒很棒!
除了“無形“的準備, 接下來就要談“有形“的準備
自行車的基本裝備和安全帽, 有車行代勞, 只要從花蓮取車, 在台東歸還即可
媽麻最重要就是張羅騎車全身上下的行頭
原本只設定車褲一定要買, 讓長時間壓在座椅上的屁屁不至於太痛
不過買到後來…車褲, 排汗衣(車衣), 風衣, 背心, 袖套, 手套, 頭巾, 一應俱全
這看在早在高中, 只穿著T恤運動褲騎腳踏車繞中橫經台北返台東的爸拔眼中…
他的評語是…”技不如人, 所以裝備不能輸人“
另外列在物品清單中的項目還有:
背包, 防曬油, 便帽, 大小塑膠袋, 護具, 運動鞋, 襪子, 拖鞋, 束帶, 隨身包,雨衣, 防風眼鏡, 野餐墊, 地圖, 相機, 電池, 充電器, 外傷藥, 肌樂, 筆記本, 筆, 手機, 對講機, GPS, 盥洗用品, 泳衣, 換洗衣物, 休閒衣褲, 禦寒衣物
其中的幾樣裝備, 讓我特別來說明和介紹…
第一樣是「對講機」
由於騎車隊形成一直線, 身邊常有大車呼嘯而過, 彼此叫喚不是很容易
於是爸拔幫我們準備了一人一支對講機, 並要媽麻量身製作了”對講機袋”
這幾個拼布對講機袋, 第一是挖了洞方便按鍵, 第二就是方便固定在背包
爸拔把對講機分別綁在我們的背包背帶上, 靠近耳朵的位置
這樣當有任何路況, 例如… ‘靠右邊騎”…”前面休息一下”…”速度慢一點”…
四人都可以很容易清楚的聯絡, 不用回頭或向前大喊
第二樣是「野餐墊」
這是耘妹答應騎花東的第一個要求, 就是要有”野餐”的機會
如果騎車累了, 找個陰涼的樹蔭, 餐墊一舖, 就可以或坐或躺休息
再拿些點心飲料出來, 又是另一種旅行的享受
第三樣是「護具」
一般人騎車都喜愛無拘無束的感覺, 對於綁手綁腳的護具通常能省則省
不過就親子騎車的經驗, 路況不一, 孩子難免會摔車
只要有護具在身, 保護手肘膝蓋, 幾乎都無大礙, 摔跤也能摔出平安
而且大人帶孩子騎車的安心指數… 也可以提升不少
第四樣是「便帽」
安全帽之下我們都習慣加個有帽簷的便帽, 可以遮陽, 也可以擋風沙
烈日之下, 降低臉蛋被紫外線侵襲的灼熱感
第五樣是「刮痧棒」
如果無緣無故突然頭痛, 身體又沒啥病痛, 不妨試試看”刮痧”
無論是中暑, 筋骨痠痛, 血氣不順… 刮一刮就能舒緩症狀, 不藥而癒
第六樣是「玩具」
哥仔隨身帶了心愛的百獸卡在背包側帶, 只要一休息就拿出來把玩
彷彿他的精神食糧, 對提振士氣頗有幫助
第七樣是「筆記本」
讓孩子紀錄旅途所見所聞, 畫下沿途景象, 留下騎花東的書面回憶
第八樣是「簡便的行李」
雖強調要簡便, 但是四個人三天換洗, 加上禦寒,休閒,泡湯等衣物…
行李想要輕薄短小實在很難
但是原則就是兩部大車各載一大包, 小東西就塞兩側車袋, 維持平衡
2月9號, 我們一身輕裝備, 從松山搭乘兩點半的太魯閣號
很快的在下午四點四十左右抵達花蓮
步行約十分鐘, 來到阿勝單車出租店面, 和即將陪伴我們三天的鐵馬會面
哥妹騎的兩部小摺, 坐墊高度對他們而言還是偏高, 讓媽麻擔了些心
爸拔告訴哥妹, 要調整上下車的方法, 不能屁股坐著坐墊起步和停止
讓哥妹就近在馬路上練騎, 再騎到附近停車場熟悉車性
同時也把幾部自行車的裝備和高度都調整好, 看來應該沒問題了
老闆阿勝來電要七點鐘左右回來, 建議我們先去附近品嚐花蓮美食
我們於是戰戰兢兢, 在車水馬龍加上綿綿細雨的夜色中… 騎了三公里馬路
第一站是舊地重遊的排骨酥麵
第二站是大排長龍的公正包子店
飽餐後回到單車店, 只見阿勝熟練的把幾部車輪胎分解, 架上車頂塞進車廂
我們搭計程車隨著他的車, 一路開到志學, 也就是明早預計的出發地點
進到民宿已經八點多, 要哥妹仔趁著好精神, 寫下出發前的心情
準備再多, 也沒有絕對周全的時候, 此時剩下的準備, 就是抱持平常心
隨遇而安, 兵來將擋, 去迎接這趟讓我們期待已久的花東鐵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