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去年寒假,一家四口花了三天,騎鐵馬從花蓮返回台東後,整整一年… 我們幾乎就沒騎過自行車出遊了。
不過長程騎車會上癮,而騎車的”辛苦”會被遺忘,留下的盡是花東美好的回憶和身影,以及哥妹兩人長征花東的記錄。
因此,當媽仔問,今年要不要再從花蓮騎回台東,邊騎邊玩?哥妹稍加思索就說「好呀!」不過他們提出了一個共同的但書:「這次也要去釣魚喔~~」
相較於去年出發前的苦心安排,黑皮爸和手媽今年顯得特別老神在在,除了先預訂阿勝自行車和民宿,其餘景點幾乎就是抱著「找大不找小」原則。
因為媽仔知道,騎車樂趣在於沿途景物的享受,景點的賞玩反而是點綴,而爸仔有隨身攜帶的GPS,媽仔有可以定位的iphone,似乎也不用擔心會迷路了。
不過今年的反聖嬰現象,讓台灣經常壟罩在10度以下的冷氣團中,雨水也特別多,和去年騎車酷熱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也因此服裝準備上也增加了難度…。
尤其行李都得隨身攜帶,一定要儘量輕薄短小,以下就是今年因應寒冬所準備的騎車服裝:
車褲車衣*3—吸濕排汗,騎車基本穿著
風衣外套*1—騎車擋風遮小雨
長袖棉T*2—騎車太冷時加在內層穿,也當做夜宿的睡衣
羽絨背心*1—騎車時禦寒
羽絨大衣*1—騎車前後的早晚禦寒
其他的裝備還有:
護具(孩子必備)、魔術頭巾、對講機(沿路提醒注意和聊聊天)、長筒襪、手套、便利雨衣、相機(今年換了類單眼新相機LX-5)
有些帶了沒用到:涼鞋(擔心大雨中騎車)、遮陽帽(根本沒有「陽」)
當然,車子的相關裝備就交給阿勝單車了:安全帽、車燈、行李袋、綁繩、大垃圾袋(天雨附送的)
至於路線嘛!很想騎海線的我們,基於孩子安全,考慮再三… 放棄了挑戰玉長公路橫貫海岸山脈的想法,選擇了花蓮南濱到鯉魚潭這段濱海的自行車道,加上阿勝對老顧客很阿莎力,下午就可以牽車,所以今年我們增加一個半天騎程,從花蓮市出發。
細雨紛飛伴著陣陣冷風,開始了我們的鐵馬返鄉旅程,握握冰冷的手,媽仔忍不住要求說「先吃碗扁食湯暖暖身吧!」
車一騎上堤防,四個人幾乎是異口同聲叫了出來:「哇!好美喔!」
俯瞰太平洋,深藍色海水捲著洶湧波濤,一層一層拍打防波堤,整條車道沒有任何車或人,東北季風順勢把我們的鐵馬推向南邊,雙腳根本不用踩。
昕耘邊騎邊喊著:「媽,我覺得你的安排很好,暑假出國玩,寒假就來騎車,我可以聞到海的鹹味和草的香味呢!」
騎過海邊,又來到兩旁綠油油的小道,問了農家,原來整片的綠草是韭菜… ,用力一聞,的確空中盡是韭菜水餃味!
一下午在霏霏細雨和藍海綠地相陪之下,愜意的騎了二十多公里抵達東華大學旁民宿。
東華大學真的很大很大… ,寒夜裡,民宿主人貼心讓我們開他的車,載孩子去東華後門吃晚飯。
車開過長長的圍牆,哥妹說,厚~~比我們西操場還大,厚~~好像比松山機場還大ㄟ…,哇,這個學校也太大了吧~~。
「東華八號」有寬闊的戶外場地和超熱誠的老闆娘,最重要的是有豐盛的台灣味早餐,讓我們吃得好滿足…,然後跟「阿豬」說拜拜,繼續騎車。
第1天 花蓮市–東華大學 28KM 軌跡圖
第二天的雨勢比第一天還大,爸仔擔心久騎身體會濕冷,要我們先前進,他騎回志學7-11買輕便雨衣套在風衣外。結果騎到壽豐的7-11後,剛好買了雨衣的爸仔也騎來會合了,結論是…7-11是無所不在的。
看我們穿雨衣大包小包騎車,當地的攤販阿伯阿嬸詢問我們騎車計劃,最讓他們驚訝的不是路程,而是聽到一台腳踏車三天租金要1000塊錢,他們直接的反應是~~~~“夭壽ㄛ~~恁四個人哪不搭火車回去台東就好了ㄋ?”
壽豐之後是一長段緩上坡,去年騎這段幾乎要中暑,今年天氣冷,騎起來也不輕鬆~~~ 後輪濺起的泥水把背包弄得又髒又濕,哥妹很介意,一直想把它擦乾淨。爸仔說:「留著髒,人家才相信是你們自己騎車的啊!」
同樣中餐吃滿妹豬腳,同樣在油菜花田照相,不同的是… 哥妹都說不去光復糖廠吃冰了,他們異口同聲,寧願要把時間留多一點在~~~~向耕魚場釣苦花魚!
不知道是否遊客變多? 魚兒已經沒那麼”單純”了,今年魚兒上鉤不容易,釣了十幾分鐘後終於有收穫,妹仔陸續釣起了三隻,爸仔一隻,哥仔換了三個位置苦苦追趕… 終於釣到兩隻魚,才極度不捨的交回釣竿。
對了,媽仔~~你怎麼不釣? 拜託,一斤魚500塊,媽媽的魚留給你們釣吧。
去年是吃鹽酥烤魚,今年換成清蒸,六條魚身價570,香滋滋入了四人肚裡。
向著瑞穗前進,今年不走台九線,而是轉入富源自行車道,騎車品質瞬間提升,耳邊沒有呼嘯的大車引擎聲,替代的是一片寧靜,沿著山邊騎… 經過幾間矮屋,幾隻悠閒的狗,再騎過舊鐵道,自行車道的專屬感讓人整個放鬆。
抵達瑞穗就要往溫泉區騎,去年累癱在民宿,今年刻意把旅館訂在山上溫泉區,只是… 沒想到是那麼一長段上坡 ,而媽仔我是一騎上坡就龜速。
所以,當爸帶著哥妹一路往上騎,媽仔就目送著他們,一直到三人的背影消失,媽仔用最低速檔獨自騎著漫漫長坡,安慰自己明天下坡就爽了…,騎著喘著… 聽到對講機爸仔聲音「我們到旅館了」,哥仔妹仔也在對講機喊「媽仔加油」。
最後…據哥妹說…我足足比他們晚了12分鐘才騎到。
吃過原住民小吃店晚餐,開始另一個期待的行程~~泡溫泉。仍舊是10度以下低溫,穿著泳衣披著外套,從「椰子林」住房一邊發抖一邊跑向露天池,看到冒著熱氣的溫泉毫不遲疑的跳下去,很像吃火鍋剛燙下的肉片,”滋~”一聲從白轉紅,更像是觸電全身麻刺,回過神來,我和哥妹忍不住都在池中大喊「好舒服喔。」
第2天 志學–瑞穗 62KM 軌跡圖
不過這一晚妹仔睡得並不好,其實從晚上她就開始喊肚子痛,看起來特別累,第二天起床更是抱著肚子,進出廁所。依我們猜測,應該是感冒了,問了櫃檯匆匆忙忙就往瑞穗鎮上騎,這一急竟然也就忘了把旅館和溫泉街拍照留念。
找到黃文盛診所,掛號是九點多,滿滿的人心想頂多等半個小時吧,想不到鄉鎮的節奏真的很緩慢,大家都超有耐心的等著,一個小時後,我們一家台北人實在等不下去了,掛號台的護士也是跟你說「還沒,醫生看比較慢。」竟然11點鐘才輪到妹仔…,爸仔開玩笑說:「我看應該建議醫生,去台北診所見習一下。」
醫生確認不是新流感,而是腸胃型感冒,聽到我說今天目的地是「關山」,黃醫生想了想說:「還好不是太遠。」叮囑妹仔不要勉強,有狀況隨時跟爸媽講,然後終於拿藥、吃藥、繼續出發。
雖然醫生說不是太遠,可是其實今天是預計騎程最遠的一天,昨天騎60公里 ,今天預計要騎70公里 ,11點才出發,天黑前到得了嗎?
去年騎最有挑戰的舞鶴山地,今年改騎193比較緩的坡地,經過秀姑巒溪泛舟起點,騎進山區,兩旁盡是開闊的農地,山路高低起伏,妹仔雖面有菜色,不過她仍然認份的騎著車,沒有吵鬧或要放棄。
見到一台耕耘車正要插秧,而且是由一位十歲左右的小妹妹熟練的操作…
爸仔說:「哥妹,我原本覺得你們兩個很厲害了,可是看到那位小妹妹,我覺得她更厲害ㄟ。」
騎一段路,我們就會休息,讓妹仔少量多餐,補充些水果和食物,遇見上坡路段,爸仔還會視狀況伸出黃金右手… 助她「一臂之力」。
193的好風光,讓我們趕路之餘還是很享受,綿延起伏的山脈是壯闊的背景,
整片小黃花眼前搖曳著,成群白鷺鷥漫遊田間,是極標緻的花東縱谷景色。
此行餐飲都是循「考古題」,在玉里麵滿滿的小店,我們補充了繼續騎車的熱量,妹仔則一坐下… 趴頭就睡補充體力,睡醒就嚷著要上廁所… 還好關鍵時刻都可以「方便」。
「玉富自行車道」從玉里火車站旁可以直接騎到富里,是此行媽仔最推薦的一段自行車道。
原來這條車道也是舊鐵道改建,而舊鐵道之所以拆除,是因為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板塊剛好在此交會,經年不斷擠壓,鐵道變形安全堪慮,因此截彎取直建了新的玉富段鐵道。
這兒不僅寧鏡、安全、優美,還有在呼嘯風聲中…體驗騎上超級大鐵橋,從歐亞板塊跨越至菲律賓板塊的宏偉氣勢。
很珍惜的… 騎了這一段將近20公里 的自行車專用道,再轉回台九線,向著花東交界前進。
這段路上坡多下坡少也不好騎,心裡很質疑… 不知道有朝一日全台灣馬路可否「捷高取矮」,鋪得平緩一點呢?
話說回來,馬路的高低起伏,也只有在騎鐵馬時最能感受,否則開車經過,上坡下坡,只不過是腳踩油門或煞車的不同而已!
經過午睡和幾次方便,妹仔胃口逐漸好了,爸仔幫她準備的白饅頭,她一口一口直說好吃…。終於騎過花蓮富里鄉,進入池上鄉~~台東到了。
冬天天黑得早,雖然只不過六點,天色已經暗下來,決定直接在關山便當用餐後再入住民宿,免得一進房間… 就出不來了。
今天,縱使有妹仔身體狀況的小意外,我們仍依計劃紮實騎了74公里。
第3天 瑞穗–關山 74KM 軌跡圖
騎車最後一天晴朗炎熱,剛好和去年完全相反,去年一路宛如炎夏,直到最後一天開始颳風下雨,兩年騎下來,對冷熱的體驗完全不同。
但,最後一天路線是不變的,甚至休息的、拍照的景點也沒變,因為這已經是我們最熟悉的範圍了嘛!
去年同樣停留拍照的… 大波斯菊花田
去年有傳惠阿姨同行支援當攝影師,今年在這種四下無人的花田裡… 想要照張全家福相片… 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相機自動拍照。
小心把相機固定在自行車上,上下左右調整… 孩子就趁我專注相機時,拿鬼針草丟了我滿屁股…,還好坐下去不痛,而且是騎到鹿野我才發現「坐如針氈」。
大口喘著氣騎上「龍過脈」最後一段10公里山路,哥妹在遠遠的前方又用對講機呼叫我:「媽,等你九分鐘了ㄟ。」滑向初鹿市區,哈哈…晚到一點沒關係啦,美食吃得到就好囉!
初鹿牧場的鮮奶酪,途經綠色隧道和牛哥哥、羊妹妹打聲招呼,然後大口啃下卑南鮮肉包…,最後,最古早味的美食,每到台東必訪的店面,那就是花東鐵馬行終點站—「阿咪米苔目」。
阿公阿嬤,我們回來了~~
第4天 關山–台東市區 50KM 軌跡圖
看著爸仔用GPS記錄的goole earth騎車軌跡圖,總有一種不真實的感動,細細的一條藍線,長度214公里,真的是我們用雙腳踩出來的嗎?
要不要再鐵馬長征呢?說真的,騎車那幾天,隨時摸著刺痛的屁股,心裡的OS都是…「下次絕對不騎了,開車輕鬆玩就好。」可是,隨著「鐵臀」和「鐵腿」消失,又開始會想「啊明年是要怎麼騎ㄋ?山線+海線?這條路可以找人一起騎ㄛ?…」許多假設要騎的問題又一一浮現。
花蓮-台東四天騎程 214KM 軌跡圖
騎鐵馬是最能感受自然的旅遊方式,迎面而來的風、空氣、雨滴,身旁經過的高山、溪流、花海、稻田,腳下踩過的馬路、堤防、鐵橋、坡地…,都能帶給騎乘者最實際深刻的感受。
還有還有… ,很難有一種活動,是讓親子在整個過程當中,從早到晚緊緊跟在一起,我眼中有你,你眼中有我,時時刻刻關心打氣,向著共同的目標前進。
這四天的鐵馬行,我很享受這份牽掛,也喜歡爸媽哥妹四個人前前後後,如候鳥般的互助飛行。
昕騎花東 計畫
昕騎花東 志學瑞穗
昕騎花東 瑞穗關山
昕騎花東 關山台東
關閉留言
厲害的一家人
掌聲鼓勵鼓勵
謝謝您的掌聲~~也謝謝您近來總是當我最忠實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