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中醫的「三伏貼」對治療過敏、氣喘有極大的療效,所謂三伏貼就是在三伏天(今年是7/15,7/25,8/14)這三天裡,在我們背部一些治療哮喘的穴位上,貼上化痰定喘的中藥,以減緩氣喘的發作,通常每年於每伏天各貼一次,連續貼三年,三伏貼是小兒氣喘病緩解期中,值得配合的一種治療方式。
愛子心切的爸拔媽咪,早在過年前後就密切注意三伏貼的訊息,並且把日期記在行事曆,就怕錯過了可以趁早幫諺諺減敏的治療機會。
選在7/16週六,我們去中醫診所進行了第一次三伏貼,而且不只諺哥哥,反正人都一起來了,耘妹妹也就順便做。院長幫兄妹倆把脈診療,估計依哥哥體質大概要貼上十二次;再把妹妹脈,院長略為驚訝說,妹妹的體質比哥哥好很多。於是我一邊得意的望著活潑可愛的小帥哥,一邊又有點愧疚的心疼這個,同父同母同一胎,只是搶先11分鐘出生的過敏兒。
為了配合小孩的喜好和心理,院長先用卡通印章在兄妹倆的穴位蓋上章,接著就由護士阿姨用膠帶和土黃藥泥,固定敷在印章位置上。兄妹兩人一點也不害怕,新鮮的趴在推拿床上,任由護士阿姨敷藥,諺諺甚至還哼唱著歌。
院長解釋,原本三伏貼是貼三次,可是就他們發覺,三貼不但燒灼感強烈,療效也未必好,於是他們今年採改良式三伏貼,可能貼個十次,但是比較緩和,預期效果也會更好。另外為了改善諺仔的體質,建議我們給他吃「粉光蔘」,對於他的氣喘和腸胃,會有很大的幫助,只要吃一罐應該就好了。
天下父母心,一聽這話,2,500銀兩想都不想就點頭下去,剛剛院長說媽咪的身體需要煎藥條理,1,750還讓我猶豫再三呢。
第一次貼回家,孩子沒有太不舒服,只是貼滿兩個小時撕膠帶時,撕扯皮膚上的黏膠,疼得他們哇哇叫,縮起脖子不讓我們撕,還得爸媽連哄帶騙,才可以把這些被我們稱為「小鳥大便」的藥泥清除掉。
隨著貼的次數增加,還有粉光蔘的加持,諺諺身體抵抗力和胃口似乎都有了進步,即使舟車勞頓,又要在診所排隊等候,健康的曙光,讓我們一家人心甘情願或開車或搭捷運,定時去診所報到。
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有一半的療程要進行,向來媽咪的座右銘是「有路,就要去走。」爸拔的原則:「只要堅持,就會成功。」鼓舞著我們去貫徹貼完的理念。媽咪希望明年此時,諺諺身強體壯,遠離過敏,我們就可以用過來人的經驗,見證三伏貼的療效,分享給更多的過敏兒家長知道;也希望孩子潛移默化中藉由三伏貼的體驗過程,學習如何用恆心和耐心去完成目標。
三伏貼成分:白介子、細辛、乾薑、附子、艾葉、麻黃、半夏、杏仁、黃琴、甘草,薑汁調敷。
敷貼穴位:大椎、定喘、大抒、肺俞、風門、厥陰、膏盲、腎俞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