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黑上路 12/4

 

凌晨四點半,整個房間都動了起來,大家似乎有一種期待和衝動,登山隊紛紛都穿戴好裝備依次出發。走出屋外,冰冷低溫下夾帶著綿綿細雨,想上洗手間,隱約卻聞到整個戶外都瀰漫一股氣味。反正現在一切都不是我能掌握,這個時候大家唯一想做,或者說唯一能做的一件事就是攻頂。(下山後我直說,是因為不想待在臭味瀰漫的排雲山莊,不得已才去攻頂的。)

 

黑暗中帶著頭燈踏上攻頂山路,伸手不見五指,只能看見一步之內的路面。最後這段路,我們要從3402上升到3952公尺,爬高是可以預期的。

 

剛開始就是落差甚高的石階,不到五分鐘,我和傳惠又都喘到不行,決定再回歸到我們的弱雞登山守則用自己的速度去登山。

 

800公尺的路就走了半個小時,氣喘噓噓經過了圓峰叉路口,又是一個爬山初行大考驗。不過隨著天色漸亮,山路雖陡卻是平順好走,而且雨水經過零度低溫的洗禮,沿路遍佈的玉山圓柏枝葉上都結了一層透亮的冰,周圍白霧飄過整面山坡,若隱若現,彷彿置身仙境。

 

挑戰玉山(3)-登頂    挑戰玉山(3)-登頂

 

只要停下腳步,我的視線就望向山的頂端,搜尋可能的最高點,沿路照顧我們攻頂的均百一直叫著:不要往上看!其實此時的我並不畏懼,反而是多了一份興奮和期待!

 

經過危險的落石區,步履更加謹慎,一邊是山壁,另一邊就是垂直斷落的碎石山崖,走著走著,風勢漸強溫度下降,謝大哥喊著:風口快到了,要小心啊!

 

主峰登頂

 

走完之字型山路穿過碎石區,山壁已盡是光禿禿的層岩,一個直角轉彎,突見一段加了護欄的山路,不用介紹,想必這裡就是攻頂指標風口。風口真不愧被稱為風口,呼呼風聲從耳邊刮過,身體幾乎不足以支撐強風必須緊撐著登山杖,我們正排在隊伍後方等著前行,忽然對向下來了一列人群,不就是一起來登山的聾友們嗎?他們每個人都眉頭微蹙比畫著說:風太強,結冰太冷太危險,決定放棄攻頂下山;另外也有位攻頂後下山,全身舖上一層白霜的遊客說,山頂愈來愈冷,已經不能再上去,乍聽這些話,心裡突然有一種強烈的失落感

半信半疑走出風口,抬頭順勢往山上一看,眼前的景像簡直讓我不敢相信,凹凸不平的陡峭山壁結著一層白霜,零落結冰的鐵鍊在強風中搖擺,濃密的雲霧在眼前快速飄過,要不是有些登山客的背影點綴在山崖上,我根本不能相信這裡有登山攻頂的

挑戰玉山(3)-登頂   

站在主、北峰叉路口背對著強風搖晃,大家開始討論要不要攻頂,謝大哥表示攻頂確有危險,我也嚷著:這樣子真的要攻頂嗎?可是,攝影組好像完全不在乎,濂僑也帶著微笑跟我比:去攻頂。我呆在當地,眼睛看著險象環生的攻頂景象,腦筋裡一堆問號「去?」「不去?」。傳惠此時說:如君姐,沒關係,不然我們兩個在下面等他們。可是,只剩最後的200公尺了啊

挑戰玉山(3)-登頂

  

一隊香港團,全隊十多人毫不遲疑都走了上去,我的主要考量是安全,觀察他們裝備和我們也差不多,突然一股信心湧上,硬著頭皮跟傳惠說:我們上!

 

還在觀察腳該踩在哪塊石頭上哩,前面的人都已走遠,我一手拉著結冰的鐵鍊,一手撐著登山杖,巴不得再多出兩隻手來攀岩。層岩石階參差不齊,高度落差都很大,偶而為了要再上一層,我只得用最原始的方法,手肘撐著岩石腳再爬上去,甚至用臀部來移位,像一隻遲緩的四腳動物,且雙腳可移動的空間有限,稍有不慎,可能就會掉落萬丈的深谷之中。我呼喚傳惠要小心,可是這一刻,連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小心,甚至連下一步路在哪裡?我都找不到

 

迎面一個身影而來,我脫口而出問:快到了嗎?看到一張紅通通的竟然是西方面孔,他彷彿看出我的顧慮,輕鬆用標準國語說:還有一段,不太遠了,沒問題的!雙手凍的已無知覺,這時候顧慮的不是體力或溫度,而是強風會不會把人刮走,腳會不會不慎滑落。後面突然有個聲音傳來:踩石頭,小心滑,拉穩鐵鍊,加油,只剩一百公尺了原來另一個登山團又跟上來,有個專業的嚮導,讓我又放心不少,讓他們先過,我則跟著他們的步伐,依然提醒自己要步步為營,不過頭上的山崖高度已經漸漸降低,聽到他們說:只剩五十公尺了。難掩心中興奮,踏過最後幾步石塊,準備迎接成功的到來!   

 

挑戰玉山(3)-登頂

  

挑戰玉山(3)-登頂    挑戰玉山(3)-登頂

 

踏上峰頂,風勢更加凜冽,卻可以看到每個人臉上暖呼呼的笑容,夥伴招喚我們快到背風的岩塊後面休息,我卻很想先看看那塊玉山上的石碑,石碑在人群中顯得渺小,當然石碑周圍圍了許多人等著拍照。謝大哥遞來一杯熱飲,小心捧在手裡,入口竟是香淳濃郁的熱咖啡,兩天的辛苦勞累此時百感交集,一份對大自然的感恩、感動、和敬畏,霎時眼淚不自覺就流了出來,傳惠也在一旁猛擦眼淚,好笑的是,她額頭前的貴賓狗捲髮也已經結霜,成了名副其實的「白髮魔女」,而我小眼睛上的睫毛也是一層白霜,閃呀閃的甚是有趣。

 

  挑戰玉山(3)-登頂 

 挑戰玉山(3)-登頂  挑戰玉山(3)-登頂

 

在刻有標高3,952公尺,「心清如玉 義重如山」石碑旁錄下了元旦特別節目的結語,眾人一起喊出對觀眾的新年祝福。此時遊客幾乎都已散去,我們可以較為盡情的錄影和拍照,除了為這一趟艱鉅的任務畫下句點,也各自或擁或抱著石碑,拍下個人攻頂英姿,去申請一張苦盡甘來、絕無僅有的玉山攻頂證書。

 

下山歸途

 

倘若沒有成功攻頂,下山歸途的心情不會如此安然滿足,玉山層巒景色依舊,回味昨天疲累上山的一步一腳印,卻都是這麼深具意義和價值。

離開排雲,離開大峭壁,離開觀景台,離開白木林,大夥兒似乎都歸心似箭,或許急著要安穩落腳在平時備受奚落的公務小巴,也或許是無力煞住下山的步伐。兩天來對雙腳的折磨,彷彿這一刻開始發作,已經分不清是酸、痛、麻、刺哪一種感覺?長路仍舊漫漫,數著木橋編號,數著原木路標,經過了孟祿亭就剩下最後的1.5公里。

 

終於遠遠看到公視小巴,卻彷彿海市蜃樓永遠也走不到目的地,我從直著走改成橫著走來減輕下坡對腳的衝擊力,永遠忘不了抵達玉山登山口,那種歷劫歸來的感覺。立育拿著相機幫我們照下另一個見證畫面,謝大哥模仿我們的八字腿走路,樣子像極了一隻猩猩,讓人哭笑不得

挑戰玉山(3)-登頂

回想整個挑戰玉山的過程,其實是對生命下了另一個註解。我覺得登玉山的體驗重點不在於愛不愛台灣,而是一個是否能克服心理障礙,勇於向自我挑戰,樂於感受自然魅力,重新虛心面對山林大地的一種體驗,更甚者是當你發現,決定挑戰玉山背後的那一股支持力量,其實就是讓我積極面對人生的最大動力!

 

0
  1. 酒紅朱雀 2007 年 7 月 16 日 於 上午 10:12

    原來你也有上玉山呀!真是不容易。

    多年前我就登上玉山了,不過我是夏天去走,比較不用擔心路況結冰的問題。

    對於山我們永遠都心存謙卑之心,因此我們常說「登頂」而不用「攻頂」哦!

關閉留言